爱蛙作文
您的位置:首页 > 作文库 > 高一散文作文1200字以上

守望

日期:2019-01-23 08:53:11 / 作者:杨雨潇

我们在去云南的路上雇请了一位纳西族的司机。

个头不大,瘦瘦小小的,短短的寸头显得干净明朗。额头很高,中间向外凸起,两个平滑的“月牙弯”紧紧靠拢,眼睛是琥珀色,鼻子也稍有塌陷,两条法令纹深不可测。穿着简单平整的衬衫,略显陈旧的牛仔裤。只有脖子上挂了一个玉的饰件。他说他叫阿成。讲好价钱后,我们便约定好明天一早启程。

早上不到六点半,闹钟便响了。拉开窗帘,眼前是一片朦胧,夜色未尽,晨日将起,交汇得灿烂绚丽。暗蓝色的天空,略显金色的远方,青黛色的屋檐上,一颗露水从两片瓦片所结合处形成的小小的缝隙中滴落。空气中新鲜的泥土的气息,混着点青草上的水珠,扑鼻而来。丽江——这座千年古城,在水中睡去,又在水中醒来,而这千年积淀下来的,只有丽江那颗心。不管是客栈堂前的小木刀,古城中宏伟的木府,还是繁华热闹的街巷,淳朴善良的人民,扑通一下,我的心撞上了丽江,泻出一地湿漉漉的文化。丽江是不需回首的,她始终如一,不曾改变,任月光下的青石砖上形形色色的人或匆忙或欢笑或轻缓的相遇又离去,她有太多的故事,每一个都值得静静倾听,不在乎是否寻找,就这样,就已美得惊心动魄。

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在二百里外的的玉龙雪山。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过关于纳西族的介绍,总是脱不开几个词——热情,东巴象形文字,玉龙雪山。而玉龙雪山,那个起源于古老的民间传说,“纳西族的信仰”就伫立在我的视野之外。有信仰的民族永不消亡,我深刻的记着。

在车上,我问阿成,他是否会说纳西语,是否会读东巴文字。他笑了,说当然会。他的祖祖辈辈都是纯正的纳西族人,自己村里人通婚,来往方便,精气也团结,而她的祖母以前就住在玉龙山脚下,所以他对这段路十分熟悉。当时的村民大都只会纳西语,每人家里都有三四本经文。东巴文字易变,是象形文学,随着想象变化着图案, 又没有固定的读法和写法,所以即使会东巴文字,看懂经文的也少。他说这话时满脸都铺满了回忆,祥和如一朵莲花。

我见他沉于自己的回忆,寻得太深,也是不敢去惊扰他。车子里安静得像秋天果穗最深处的颤动——无名由的呼唤。

我曾经也有这样的感觉。那是怎样一个时候?少时独自拿一本书,阳光和煦时就坐在外婆家里用泥土筑起的板墙所围起的小庭院中,最喜的却是凉天的黄昏,我可是要跑到屋后那个满是竹林的山上去,爬到最高处,在村里佛堂或说是寺庙的台阶上用手使劲拍一拍,便径直坐下了。当时的黄昏,宏伟而壮丽,不说远边那灿烂耀眼的晚霞,只单是头顶上那色彩繁异,不知是黑夜抓住了白天还是白天抱住了黑夜的天空,就已经令人心驰神往了。再过一会,鼻子便会闻到山脚下飘来的饭食的香味。每每这时,我就会站起来,在山崖边双手抓着一棵老柏树,用尽所有力气似的深吸一口,再闭上眼睛,慢慢的寻找外婆家的香味。说是认真读书是假,体验这种感觉才是真。

我记得那种寻找的感觉。那种在紧张的寻味后又舒缓的吸入,任那些酸甜火辣但都脱不开米饭的甘甜的味道,随两席清风在心底蔓延,荡漾出细小却又繁多的涟漪。紧张时,我寻寻觅觅,瞪目扩鼻,像沼泽女神寻找太阳神时那样的迫切地想在一片烟火中找到那一缕芳丝。不管它的过程有过怎样的困难,心中曾有怎样的焦虑,都在那轻轻的闻味中一消而散。取而代之的则是那偶遇亦或是重逢时的喜悦。现在想来,却是有些“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的感受了。

我想阿成也有这样的感受。他将自己的回忆一页一页的翻开,在天晴时暖晒,在阴雨时细读。他想寻找的就在于此——那无边的寂寥中依稀可见的灯火。

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寻找和期许。在某一个突然的时间,就任自己徜徉在回忆的海洋,在迷茫中带着清醒的寻找。怀旧不等于老套,固执不代表落伍。我们如今奋斗着,忧虑着,畅想着,回味着。或许会遇到挫折和风浪,或许会遭到威逼与诱惑,我们都得坚信,这一切都将在某一刻豁然开朗。

我们终会有一个蓦然回首时那悲喜交加的人生。

阿成有一天会找到的,会有这一天的。他虽生在这不须回首的城市,但却流着一个需要回首的民族的血液。而他的民族,终会在千千万万个阿成的万万千千次回首的寻找中生生不息。纪伯伦在《论自知》中说,不要说灵魂在一条道路上行走,灵魂在无数不同的道路上行走。我想不管他今后找到了什么,不管那时他是悲是喜,即或仍是迷茫,我都会替他高兴,因为他的灵魂终归在路上。

我微笑了,对于眼前浮现的面容。

我记起海德格尔说过,“故乡”及“存在”的异名,“还乡”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是本己的。我起初并未理解这句话,只是在这一刻,在我对着阿成不知觉的微笑的这一刻,我终于明白,那一次次命运般使然的蓦然,那一回回了然于心的回首的意义。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我看到了不管是“太阳之子”——艾青心中那具西方现代自由,却又充满了中国这广袤又浓郁深沉且难以去除的苦难的滋味的《大堰河》,《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还是巴金用镜子代替了灯火的《寒夜》;或是那些以世态的冷静与观察的沈从文的《边城》,张爱玲的《金锁记》,一位位思想者坚挺于时代的潮流中。他们将自己委身于理想中事业,他们不顾安危的为自己选择了最暴露,最危险,最容易被命中的位置,只为在无尽的黑暗中给与人们一丝一缕的灯火的光明。他们用自己那卑微却又巨大的力量,带给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带给了后世对文明知识的无尽的敬仰,带给了那个时代持久不去的自由的风气。罗莎·卢森堡在《论俄国革命》中讲到,自由始终是持不同思想者的自由。而他们,那些时代的主人,用自己的自由传递与他人,终是换来了泱泱华夏文明的绵延不息,从未后悔,从不回头。

下车了,我将车门重重一关,站在威严而圣洁的玉龙雪龙脚下,望着那蜿蜒的道路上银灰色的面包车,用力的挥了挥手,我在向那个阿成告别,我在向我自己的阿成告别。也许在我们的意识中,记忆中的革命渐次随着岁月的尘烟远去。就像米兰·昆德拉在《庆祝无意义》中所提及的,时间会将历史中的人物一个个变为现实人的木偶,而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就像一场木偶戏一般被世俗所操控。然而我想,我们心灵深处那些微的颤动,会让我们在某一刻轻轻忆起事实的真相,会让我们在一片浮躁之气中收获两席清风。我也知道,我也许将忘却这次经历,我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忆起这个叫做“阿成”的守望者,但我终会在一次次不知觉的回首中,找到他渐行渐远而又坚定的背影,一起用我们执着的守望,俯身倾听远方大地那低沉的呼唤。

作文评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在当代语境下,文化寻根是对现代性的反叛,更是对人性的追问,伦理的思索,生命的关怀。作者以真诚的态度,用文字完成着对文化的守望……

猜你喜欢